渠務署署理助理處長陳克強(右三)、西貢民政事務處聯絡主任羅鎮邦(右四)、香港紅十字會備災及緊急應變策略委員會主席蕭粵中(左三)、香港紅十字會行政總裁/秘書長蘇婉嫻(右一)、香港紅十字會總監劉惠傑(左一)、香港明愛西貢社區發展計劃團隊主任蘇佩詩(左二)及西貢區社區中心助理總幹事陳潔華(右二)將顏色球注入心型裝置,象徵活動開始。
近年來,全球以至香港均受到氣候變化影響,極端天氣頻生,酷熱、超強颱風、暴雨等情況越來越嚴重,聯合國於2009年起將每年10月13日訂為「國際減災日」。為響應「國際減災日」,香港紅十字會以「備災十月」為主題,今日(12日)起一連2日於西貢舉行一系列活動,並以酷熱天氣及其他延伸的災害為主題,舉辦「揮停—極熱世界!」嘉年華。活動內容多元化,透過展覽、攤位遊戲及導賞團,介紹應對自然與人為災害的備災知識,增強參加者應對各種災害的能力,共建更具韌性的社區。
嘉年華啟動禮今日假西貢The Kungers·公立(西貢公立學校舊址)舉行。香港紅十字會備災及緊急應變策略委員會主席蕭粵中致辭時表示,西貢是香港其中一個易受不同災害威脅的地區,希望透過在這裏舉辦「國際減災日」活動,喚起公眾人士對香港,特別是居住在沿岸、偏遠或不適切居所的社群所受風險的關注。
香港紅十字會備災及緊急應變策略委員會主席蕭粵中醫生於啟動禮致辭。
主禮嘉賓渠務署署理助理署長陳克強對紅十字會的社區備災工作表示認同,他說:「香港紅十字會透過鼓勵社區成員之間的合作和互助,增強社區的凝聚力和穩定性,更好地應對氣候災害。」
啟動禮亦邀請不同社區持份者到場參與,包括不同社區組織、西貢區的村長及區內學校師生等。西貢蠔涌村村長張土勝分享指出,村內曾有人突然暈倒,在緊急情況下,街坊利用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協助救人,體驗了社區自救的重要性。
在嘉賓分享環節,香港紅十字會備災及緊急應變策略委員會成員梁榮武、低碳想創坊項目經理何偉歡,及社區氣候應變關注組創會成員何紫晴以對談形式,討論酷熱天氣對香港帶來的影響。
一眾嘉賓參與導賞團,了解社區備災知識。
「揮停-極熱世界!」嘉年華以The Kungers·公立(西貢公立學校舊址)為起點,學習災害的預防措施;在西貢市中心的大街小巷以城市遊蹤形式獲取逃生包物資印章;最後在西貢海濱公園學習包括應對酷熱天氣、水浸、山泥傾瀉、暴雨及颱風等氣候災害方法。完成不同關卡遊戲,可獲得豐富紀念品,包括「抗熱家族」防水逃生包、冰巾、貼紙及「有備哥」拉鏈袋、手搖電筒、應急哨子等。
完成遊戲,可獲得豐富紀念品。
活動向公眾介紹由香港知專學院學生設計,結合西貢鄉村文化特色的「AED 吉祥物」,加強大眾對AED機及西貢區傳統文化的認識。同時,亦向參與紅十字會「備災守護者」計劃的學校頒發委任狀,同學將參與各項備災教育及體驗活動,於校園及社區內推廣備災活動,以提升個人、學校及社區人士的備災意識。
香港紅十字會社區備災服務一直透過了解本地高危地區的居民及持份者的需要,設計相應的減災工程、備災教育及地區活動,提升備災意識及加強凝聚力。西貢區鄉郊村落分散,當災害發生時,為救援工作帶來難度;每當颱風或暴雨侵襲時,沿海或低窪等社區亦會受到嚴重破壞。紅十字會近年於西貢區開展社區備災項目,於區內十條偏遠村落安裝自動體外心臟除顫器(AED)、製作AED 地圖、舉辦防災知識及急救工作坊等,增加社區應對災害的知識、能力和信心。
嘉年華設有咖啡渣蚊香工作坊及竹扇編織工作坊,鼓勵參加者以低碳生活方式對抗酷熱天氣帶來的影響。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