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年底,8名来自香港的大学生,怀揣着憧憬与好奇来到北京,开启了一段为期14天的实习生活。“倚港傍海——2025香港青年企业实践领航计划”的活动让他们走进中关村5家行业领军企业实习。
首都深厚的文化底蕴,科技创新所散发的独特魅力,让这8位香港学子沉醉其中,流连忘返。
2024年12月28日,香港学生们在天安门前合影留念。
缘牵北京,踊跃报名
施衍廷是一位中英混血的香港青年,他此前在香港的投资银行实习过。出于对内地的商业和文化的浓厚兴趣,他成为本次实习的第一位报名者。
今年1月3日,工商银行海淀支行,工行业务营运中心第二分中心的温健涛(中),为施衍廷和黄韵嘉讲解点钞的诀窍。
1月3日,工商银行海淀支行,黄韵嘉(右)正在练习点钞。
黄韵嘉想了解内地银行的运作模式,感受内地的工作环境,她和施衍廷都选择在工商银行海淀支行实习。“香港有很多外资银行,和内地银行的运作方式有很大区别,所以我想体会一下内地的银行是怎么运作的。”
1月3日,工商银行海淀支行,施衍廷(右)和黄韵嘉(中)帮助客户办理业务。
1月3日,工商银行海淀支行,施衍廷在客户的明信片上加盖“恭喜发财”的祝福印章。
郑斯尹在香港大学读大三。她加入这次实习最大的动机其实是滑冰,“我来这最大的动力就是来北京滑冰,不过最近北京的冰场还没开放,我每天都在看相关公众号关注开放时间,我还把冰鞋带来了,就盼着能上冰呢。”
1月3日,工商银行海淀支行,施衍廷(左)和黄韵嘉与银行门口的智能机器人进行交流。施衍廷第一天来实习时,机器人就夸他帅,还给他唱了《你笑起来真好看》。
双城印象,别样感受
北京与香港,两座城市风格迥异,给这些年轻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对比印象。郑斯尹觉得香港街道人潮汹涌,空间紧凑,节奏快得让人着急,“香港给我一种很‘躁’的感觉,有点像‘火’,但北京像‘水’。我觉得自己跟北京挺契合的,能让我放松”。
2024年12月30日,中关村街道新质生产力创新孵化中心。郑斯尹(右一)与同事们展开热烈的交流。她直言这边同事相处轻松搞笑,亲近感十足。
她觉得北京的节奏相比香港慢一些,能让她同时兼顾多项自己喜欢的事情,比如实习、创业、写歌等等,让她享受“不被生活推着走、主动做事情”的感觉。
2024年12月30日,中关村街道新质生产力创新孵化中心。郑斯尹正在规划一场音乐剧活动的场地。
2024年12月30日,中关村街道新质生产力创新孵化中心,当天,郑斯尹出镜为一套智能办公家具拍摄短片,短片的分镜头脚本也是她创作的。
黄韵嘉则感受到,在银行业的人文关怀方面,北京更胜一筹。“北京的银行网点有很多便民措施,比如有老人专用柜台,智能机器上也考虑到了老人的使用习惯,柜台里还有不同度数的老花镜可以借用,这些香港是没有的。”细微之处彰显着北京这座城市的温度。
2024年12月30日,郑斯尹坐在中关村街道新质生产力创新孵化中心的窗边剪辑视频。
实习体验,收获满满
实习工作对于这些年轻人来说,是一场充满惊喜与成长的旅程。郑斯尹在中关村街道新质生产力创新孵化中心实习,她干起创意策划得心应手,写剧本、出镜拍摄,都探索出了新风格。
2024年12月28日,郑斯尹随客流进入天安门广场途中自拍。
“感觉很爽,因为实习内容完全符合我的技能点,我做自媒体,在全网拥有10万+的粉丝,所以干起来不费力、还很有趣。”
2024年12月28日,郑斯尹在等待进入故宫排队时,抓紧时间对刚刚拍摄的照片进行编辑制作。
对于这些香港实习生,北京的实习单位的领导不约而同给出了这样的评价:这些香港青年效率高、接受能力强、有想法,给他们所在的工作环境也带来了新变化,注入了新活力。
爱上北京,憧憬未来
在短短半个月的实习生活中,北京的魅力不断在这些香港青年的心中扎根。
2024年12月28日,故宫导游的讲解让香港学子听得津津有味。
郑斯尹不仅钟情于北京的冰场,还沉醉于北京的音乐剧氛围,甚至萌生出在北京上学的想法。“我天天拍北京的视频,越拍越觉得北京美,都在想要不要去北电或者清华读书。”
2024年12月28日,故宫,施衍廷用手机拍个不停。
2024年12月28日,故宫,郑斯尹兴奋地拍摄眼前的美景。
黄韵嘉虽然还未确定未来在哪里发展,但北京已经是重要选择之一。北京的经济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发展空间让她看到了诸多可能性。施衍廷也希望以后能来北京发展,“我看到这个地方技术进步的潜力后,就很想成为其中的一部分。”
2024年12月28日,故宫,香港学生们举起相机拍摄合影。
这批香港大学生的北京实习生活,也为京港两地的合作交流增添了生动多彩的一笔。相信未来会有更多香港青年能感受到北京的魅力,开启更多两地交融的美好故事。
1月5日,首都机场T3航站楼。结束北京实习后,香港同学们带着眷恋踏上归程,走进安检通道前,他们向送行人员挥手告别。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