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艺术 / 正文

双城艺术共振 京港青年艺术家及设计师交流项目启幕

香港新闻社3月28日报道 北京树美术馆与香港元创方(PMQ)“双城艺术及设计共振”为题的“繁星计划——京港青年艺术家及设计师交流项目”于3月27日启动。

嘉宾及艺术家合影。

香港新闻社3月28日报道 在国家“十四五”规划强化香港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定位之际,北京树美术馆与香港元创方(PMQ)“双城艺术及设计共振”为题的“繁星计划——京港青年艺术家及设计师交流项目”于3月27日启动。这项年度计划通过两地艺术家及设计师双向交流,打造跨越地域的文化对话平台,为“一国两制”下的文化艺术协作探索创新模式。该文化交流计划分设香港阶段主题“文化的线条”与北京阶段“香港设计艺术周”。首轮北京青年艺术家于3月25日起进驻元创方,以“再织东方”为核心主题开展多元媒介之创作,及后举办展览展示创作成果。

双城交流机制

项目今年甄选10至15位青年新锐艺术家,实行双向交流机制。首阶段北京艺术家进驻具有丰富历史底蕴的PMQ元创方,他们将乘着香港中西交融的独特城市肌理为灵感进行创作;港方设计师于今次活动与美术馆方展开交流活动,分享香港独有的创作生态。计划参与者除获提供创作空间及生活补助外,主办方更鼓励艺术家及设计师们完成“在地性”课题研究,透过小区走访建立跨文化的创作档案。

年度成果展示

交流期间举办多场跨界工作坊,其中香港阶段于PMQ设置交互式“文化线条”新水墨实验数字IP艺术,北京阶段则在宋庄艺术区开展“再织东方”公共设计艺术项目。年度成果展采取“双城同频”形式,精选作品于2025年分阶段在两地同步展出,并出版中英双语文献画册集,系统梳理两地艺术及设计生态的碰撞与融合。

文化使命承载

北京树美术馆馆长刘霞强调:“计划突破传统交流模式,要求艺术家在创作中响应‘双城记’命题,既要呈现京港作为国际都市的共通性,亦需探讨两地在历史脉络中的差异性。”PMQ总干事陶威廉指出,元创方前身为已婚警察宿舍,此次特别开放B座五楼空间为艺术家驻留工作室,他表示:“让新生代在殖民建筑遗存中思考当代身份认同。”

据悉,首届参与者包括数字曾获繁星青年艺术家计划艺术奖等殊荣的创作者,他们的 创作媒介涵盖数码艺术、社会介入式装置及新水墨实验等多元领域。

北京海外联谊会副秘书长马东,香港文创产业发展署总监曾昭学,香港美协常务副主席赵志军,香港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东美协副主席廖井梅,Pmq元创方主席卢李爱莲,香港太平绅士、善学慈善基会主席赵曾学韫,PMQ元创方总干事陶威廉,香港内蒙古总商会会长、中国国际水墨艺术学会会长王佳音,北京海外联谊会监事刘嘉祺,北京朝阳区海外联谊会常务理事郑赛玉等出席开幕式。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