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香港长和实业集团拟将旗下巴拿马运河两端的港口资产,以228亿美元出售给美国贝莱德财团的交易,近期引发了社会的热切关注与讨论。香港青年会认为,此案不仅涉及商业利益的博弈,更触发了对于国家战略安全、中美地缘政治及企业社会责任等重要议题的思考,一场看似简单交易背后,蕴藏深层的风险。
一、战略安全隐患:关键航道控制权的流失
巴拿马运河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中国约21%的海运贸易依赖此航道。长和集团拥有的克里斯托瓦尔港和巴尔博亚港作为运河两端的核心枢纽,近期美方已表示会对中国航运施加压力,一旦美资接手,很大机会对中国船只施加天价收费,包括150万美元的停泊港口费用。幸好中国政府已指出此交易涉及“重大国家利益”及“反垄断法”,并启动了必要的审查,以防止关键基础设施沦为他国的工具。这不仅是对国家安全的保护,也是对未来经济稳定与发展的负责任表现。
二、商业逻辑与社会责任的平衡
长和自称“商家”,强调“利润至上”“在商言商”。然而,商业行为也需要考量社会责任。在过去的事业中,长和负责人无疑为香港的经济繁荣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比如他在基建、医疗、教育等领域的投资,对民生改善具有积极作用。然而,当一家对社会极其有影响力的企业,在关键时候若缺乏对国家利益的考量,将为国家与社会带来重大冲击,造成无可挽救的结果。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企业家在追求利润的同时,更应该考虑他们的决策对社会和国家的长远影响。
三、监管信号与政策应对
中国政府已针对该交易采取了多重措施,包括法律审查和市场监管,强调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安全。这些举措在保护国家利益的同时,也为企业传达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企业的发展应与国家的战略需求相一致。政府的这些行动不仅是在保护国家利益,也是对企业家一种期望,激励他们在追求自身利益的同时也能关注社会与国家的共同未来。
四、启示与呼吁:企业与国家的协同发展
长和出售港口的事件,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契机。在全球化退潮与地缘冲突加剧的今天,企业应超越短期利润的计算,将自身发展与国家战略相结合。在面对如此关键的交易时,期待商家能在保护自身利益的同时,更加关注国家的长远利益和社会责任。
对于企业家来说,这起事件更是一个重要的提醒:在全球商业竞争中,保持对国家和民族的责任感不仅能增强企业的社会形象,更能在国家面对外部挑战时,形成强有力的支持。未来的企业发展应与国家利益相辅相成,而非背道而驰。当企业在国际舞台上获得成功时,也应时刻不忘回馈社会,促进公益,这将有助于实现商业利益与社会福祉的共赢。企业家与国家的良性互动,能让中国在国际市场中更具竞争力。共同应对外部挑战、促进内部稳定与发展,将是未来路上的重要课题。唯有坚守民族大义,兼顾商业利益,才能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维护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实现国家强与企业强的良性循环,有“国”才有“家”。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