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版
香港 / 正文

何君尧:躬身一线践行使命 以法治精神擘画大湾区新篇

香港新闻社(记者 宋芊慧)4月7日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受访时表示:“法治,无疑是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石,更是推动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核心关键所在。”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何君尧。

香港新闻社(记者 宋芊慧)4月7日报道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特区立法会议员何君尧,在2025年两会后,接受记者时坦言,自2016年当选以来,始终秉持“法治工匠”精神,深耕国家治理与民生议题。在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他围绕“推动大湾区设立联合国地区总部”、“构建涉外法治人才高地”、“探索中国特色国际公证服务体系”等核心提案,提出了一系列兼具战略视野与实操价值的方案,披露其当选感言与履职心路,并就香港如何服务国家战略作出了表态。

两会感言:以赤子之心担时代使命

“当选全国政协委员,这不仅是一项崇高的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何君尧在接受采访时,神情庄重而充满深情地说。

作为从香港走来的政协委员,何君尧深切地明白自己肩负着双重的使命。一方面,要立足香港这片土地,深耕细作,全心全意服务市民,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忧,积极为他们发声,为香港的繁荣稳定添砖加瓦;另一方面,还要胸怀国家发展的宏大格局,站在时代的潮头,为国家的发展献计献策,贡献自己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回顾过往的履职生涯,何君尧始终以“躬逢盛世、勠力同心”的坚定信念严格要求自己。这一信念犹如灯塔,照亮他前行的道路,让他在履行职责的道路上,不畏艰难,奋勇前行。他还充满信心地承诺,未来他将继续以专业的知识、敏锐的洞察力和深刻的思考,用精准而务实的建言献策,践行 “为国履职、为民尽责” 的庄严承诺,展现政协委员的风采与担当。

谈及履职感悟,何君尧微微颔首,目光中透露出坚定的神情,特别强调道:“法治,无疑是夯实国家长治久安的坚实基石,更是推动香港深度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核心关键所在。”他进而语气铿锵地表示,自己未来将持续全力推动两地在规则层面的紧密衔接,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优势,凭借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精心打造、用心筑牢民心相通的桥梁,为两地的交流与合作注入强大的动力 。

粤港澳大湾区:以创新之姿破局国际困局

在国际舆论的广袤舞台上,“西强东弱”的格局由来已久,犹如一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包括中国在内的众多东方国家身上。然而,何君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提出了一个极具前瞻性的构想——“推动联合国地区总部落户大湾区”。

何君尧深刻指出,在当今全球化的大潮中,全球经济重心正稳步地转向亚洲这片充满活力与潜力的大陆。亚洲国家凭借自身的智慧和努力,在经济发展的赛道上一路疾驰,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然而,与之不相称的是,国际话语权依旧牢牢掌握在西方少数国家手中。这种不平衡的局面,不仅限制了亚洲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发挥更大作用,也不利于构建更加公平、合理的国际秩序。

而粤港澳大湾区,凭借其独特的“一国两制”制度优势和联通世界的优越区位条件,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舞台上。这里既有内地广阔的市场和强大的资源支撑,又有港澳地区与国际接轨的成熟经验和先进理念。“大湾区具备成为全球治理改革试验田的天然禀赋和坚实基础。”何君尧满怀信心地说道。

一旦联合国地区总部落户大湾区,其意义将远远超出地理范畴。这一举措将极大地增强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使他们能够在全球治理的舞台上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表达自身合理的利益诉求。更重要的是,它将向世界全面展示“多元共生”的中国智慧。何君尧强调:“我们要用规则创新打破西方长期以来的垄断局面,让大湾区成为展示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的全球治理样板,为世界和平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锻造涉外法治“护航舰队”:助力企业破浪出海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扬帆起航,驶向海外市场。然而,在国际竞争的激烈环境中,不少企业却频繁遭遇海外合规审查的重重阻碍,犹如航行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中遇到了暗礁险滩。针对这一痛点,何君尧挺身而出,主导推出了“涉外法律人才万人培训计划”。

何君尧忧心忡忡地强调,当前我国涉外法律服务人才严重短缺,全国仅有1.5万名律师具备涉外法律服务能力,这与我国日益崛起的大国地位和蓬勃发展的外向型经济的需求极不匹配。为了改变这一现状,培训计划聚焦ESG合规、国际仲裁、反垄断等核心领域,精心设计课程体系,邀请国内外顶尖法律专家授课,确保培训内容的权威性和实用性。

不仅如此,为了确保培训效果,使培养出的涉外法律人才能够迅速适应实战需求,何君尧还提出了独树一帜的“三步走”实践方案。

跨境研习,跨越国界的知识探险。组织律师赴东南亚、联合国机构实地考察,让他们亲身感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文化,熟悉国际通行规则。在这个过程中,律师们将与国际法律界人士深入交流,参与实际案例分析,拓宽国际视野,提升专业素养。

港澳协同,携手港澳共筑法治高地。充分发挥港澳地区在国际法律领域的独特优势,推动香港律师通过资格互认参与大湾区法律事务。这将促进内地与港澳地区法律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现优势互补,为涉外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提供更加广阔的平台。

智库支撑,搭建涉外法治的智慧灯塔。联合高校与企业共建涉外法治研究中心,汇聚各方智慧,开展前沿研究和实践探索。智库将为企业提供专业的法律咨询和风险预警服务,为涉外法律人才的培养提供理论支持,助力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航行中避开风险,稳健前行。

法治纾困民生:“分流机制”为司法减压赋能

在全国司法体系的运行过程中,法院面临着“案多人少”这一严峻且亟待解决的困境,这一现状不仅考验着司法资源的承载极限,更影响着司法效率和公平正义的实现。对此,何君尧深入调研、精准剖析,提出了一套极具创新性和实践意义的“调解—仲裁—诉讼”三级分流机制。

何君指出,当前法官年均办案高达354件,如此庞大的办案量已然成为透支司法资源的危险信号。长此以往,不仅会使法官身心俱疲,难以保证案件办理的质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司法体系的正常运转,影响民众对法治的信心。

为了从根本上缓解这一问题,何君尧建议通过立法的强制力推行调解前置程序。这一程序的推行,有望将大量的民事纠纷在源头进行有效疏导,预计可成功分流800万民事纠纷,从而使司法资源得到更加合理的配置,让法官能够集中精力处理更为复杂、棘手的案件,切实提升司法效率和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何君尧对佛山中央法务区的创新实践给予了高度赞誉。他认为,在佛山中央法务区,“东方经验”——调解与大众所熟知的现代法治实现了有机结合。这一结合,生动地证明了调解作为一种解纷方式,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显著优势。通过调解前置程序,许多原本需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和资源的民事纠纷,能够在更加温和、协商的氛围中得到妥善解决,既减轻了当事人的诉累,又缓解了司法系统的压力,真正实现了法治资源的优化与整合。

香港角色:做国家战略的“超级联系人”,赋能经济、破壁文化、平衡民生

何君尧指出,在全球经济格局不断演变的当下,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发挥其独特的区位和资源优势,立足“金融中心”定位,在绿色金融与科技创新领域发力。

在全球对可持续发展高度关注的背景下,绿色金融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同共进的重要力量。何君尧强调,香港拥有完备的金融体系和丰富的金融资源,具备在绿色金融领域大展拳脚的坚实基础。同时,大湾区汇聚了全球顶尖高校,这些高校在科研创新方面具有强大的实力和深厚的积累。香港应当充分利用这一优势,积极搭建高效的合作平台,汇聚各方优质资源,推动科研成果与产业需求紧密对接,加速科研成果向产业动能的转化,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为助力这一目标的实现,何君尧透露,目前正积极推动设立“大湾区绿色科技基金”。该基金将为绿色科技项目的研发、孵化和产业化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有望成为推动大湾区绿色发展的重要资本引擎,引领香港在大湾区乃至全球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占据更为关键的位置。

文化破壁: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化之魅力

“香港,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是中西文明交汇的独特节点,更是肩负着传播中华文化重要使命的使者。”何君尧以其独特的视角,对香港的文化角色进行了深刻的阐释。

以西九龙文化区为例,何君尧充满期待地畅想未来:“我们要让故宫文物展、非遗工坊成为世界读懂中国的窗口,用文化自信打破偏见。”故宫文物展作为中华文化瑰宝的集中展示平台,将向世界展示中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明和独特的艺术魅力;非遗工坊则能让世界各地的人们亲身感受中华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传承与创新,领略非遗技艺的精湛与灵动。

通过对这些文化展示和体验项目的精心打造与推广,香港不仅能够吸引全球目光,更能以文化为纽带,增进不同国家和民族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好合作,让中华文化在世界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梯级平衡:破解房地产争议困局,助力香港住房难题破解

香港的住房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针对这一难题,何君尧经过深入调研与思考,提出了“保障刚需、激活存量”的创新解决方案。

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公屋政策在保障基本民生住房需求方面的关键作用。公屋作为政府为低收入群体提供的住房保障形式,对于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香港应当进一步完善公屋政策,确保其公平、公正、高效地惠及真正有需要的民众,为弱势群体建立起安居乐业的坚实保障。

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现代金融工具,如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等,盘活存量资产。这些存量资产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通过合理的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运作,能够实现资产的高效配置和增值,进而推动房地产市场健康有序发展,最终实现保障刚需与盘活存量的有机统一,达成多方共赢的良好局面,为香港居民创造更加美好的居住环境。

法治创新:构建“中国式国际公证体系”

在当今全球化不断深入发展的时代格局下,何君尧以其敏锐的洞察力和高瞻远瞩的视野,创造性地提出了构建“一带一路特色公证服务”的宏伟构想。

他深刻地认识到,现行国际公证体系长期被西方主导,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证服务的公平性与发展性,为了改变这一现状,构建自主可控的认证渠道显得尤为迫切。基于此,他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建设性的建议:

从机制创新层面来看,这一举措恰似借鉴香港回归前司法部委托公证经验的智慧传承与创新发展。积极推动内地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签订双边认证协议,这一举措犹如搭建起一座座互通有无的桥梁,能够在不同国家的法律体系与公证需求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连接机制,不仅为跨境事务中的公证服务提供坚实的制度保障,更有助于加强沿线国家间的司法合作与互信。

在技术赋能方面,将目光投向了极具创新性的区块链技术。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境文书的核验需求日益增长,而区块链技术以其不可篡改、可追溯等特性,恰似一把精准的钥匙,为跨境文书实时核验开启了高效能的大门。这一技术的应用,将为公证服务注入强大的科技动力,极大地提升认证效率,让跨境公证服务如同插上了科技的翅膀,更加快速、精准地适应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需求。

而在人才储备方面,他明确提出要着力培养精通国际规则的涉外公证员队伍。因为在这个人才竞争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一支专业素养极高、精通国际规则的涉外公证员队伍,就如同国际公证服务领域的先锋队,他们将凭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国际公证舞台上展现中国力量,为中国与其他国家在公证服务领域的深度合作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从而推动“一带一路特色公证服务”不断向着专业化、国际化方向大步迈进。

履职心声:以专业精神诠释责任担当

何君尧坦言:“政协委员不是‘光环’,而是‘镜鉴’。”每一次参会,他都仿若行走于薄冰之上的行者,心怀敬畏,唯恐辜负人民的殷切期待。他的脚步坚实而有力,在2025年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已然精心打磨并提交了11项提案。这些提案,犹如11颗熠熠生辉的星辰,重点聚焦在税收优化、知识产权保护等诸多关键领域。他目光坚定,信心满满地宣告:“我力争5项提案年内立案,用实际行动切实推动民生改善!”每一个字,都传递出他心系民生、为民请命的炽热温度。

谈及未来规划,何君尧的眼神中绽放出无比坚定的光芒。他坚定地表示:“我将继续充分释放‘法律+政治+经济’复合背景的独特优势,绝不满足于只做国家战略的建言者,更要勇挑重担,身体力行地做香港与内地融合的践行者!”掷地有声的话语,仿佛是他向未来发出的庄重誓言,在空气中久久回荡。

“大湾区是中国的机遇,更是世界的机遇。”何君尧用这句蕴含着深刻洞察与宏大视野的话,凝练地总结了其履职理念。他用行动描绘着一幅波澜壮阔的画卷——从竭力推动国际话语权重构,让中国声音在世界舞台更加响亮;到全力以赴锻造涉外法治铁军,为国家的法治建设筑牢坚实防线;从披荆斩棘破解司法困局,为公平正义开辟前行道路;再到精心擘画香港新篇,助力香港续写繁荣传奇。这位被誉为“法治匠人”的杰出人物,正以其精湛的专业精神,在时代的舞台上书写着新时代的壮丽答卷——而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耀,更是香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最佳注脚,是香港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齐发展的生动见证。

在这波澜壮阔的时代浪潮中,何君尧宛如一颗璀璨的星辰,照亮着香港前行的道路,引领着无数人为香港与祖国的美好明天,奋勇拼搏,砥砺前行!

何君尧接受香港新闻社记者专访。

责任编辑:马欣
延伸阅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

李家超邀社区客厅家庭礼宾府开派对 共度温馨圣诞

日媒:丰田决定在上海建厂 生产100%电动汽车

全球南方9国明年正式成为金砖伙伴国

李家超分享礼宾府圣诞装饰 祝愿平安喜乐

香港国安处通缉钟剑华等6人 悬赏100万

邓炳强:将向法庭申请没收许智峰犯罪得益 市民不应与潜逃者有任何金钱瓜葛

苏州辟谣大量外企撤离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