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届“AI电影节”吸引业界重量级嘉宾参与。
香港文汇报讯(记者 莫楠)港产电影展示独特的内涵,是发展香港成为中外文化艺术交流中心的重要助力。面对AI浪潮对电影行业的革新,香港科技大学日前举办大中华区首个完全利用AI技术创作的100%“AI电影节”,为香港电影注入新型动力,展现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无限可能,为学界与艺术界的跨界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本届电影节收录全球逾80个国家和地区、700多部全AI生成的短片作品,并从中选出三部优秀作品,获颁发多个奖项。
“最佳影片奖”由艾美奖提名编剧Nik Kleverov夺得,其哲思短片《Memory Maker》描绘战后人类沦为机械附庸的世界,从而引发对人类与机器关系的深度思辨,极具AI电影制作经验的Jeff Synthesized则凭借《Newton’s Cradle》荣膺“前沿奖”。而由青年导演叶志祥制作,以聚焦抗战老兵半世纪归家历程的短片《当归》,不仅摘得“最佳叙事奖”,更获“观众票选奖”。
此外,科大于放映会前亦举办学术论坛,聚焦四大核心主题,邀得来自不同领域的专业人士就AI创意内容的生成过程、AI对艺术家与电影产业的影响、新一代创作者的特质,以及AI道德与伦理等话题进行交流。出席嘉宾包括电影《沙丘》荣获奥斯卡最佳视觉效果奖的美国视觉效果艺术家Brian CONNOR、Richard Taylor 团队、维塔工作室代表Chris WILLIAMSON及郑子毅、香港电影出品人向华强等。
科大首席副校长郭毅可与一众嘉宾亲临出席放映会,观赏多部入围作品,见证AI技术所展现的潜力。是次活动的专业评审之一、以《魔戒》系列闻名、五次荣获奥斯卡奖的Richard TAYLOR更以视像形式致辞,分享对AI电影未来的看法。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