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通社记者 梁嘉轩
近期,多家内地无人机企业在香港“插旗”展开试验或开展相关计划,eVTOL(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制造商亿航较早前与香港本地跨境交通公司冠忠集团合作;而吉利集团旗下沃飞长空近期也在香港国际创科展上展示AE200 eVTOL产品,并介绍了其香港定制化的解决方案。
冠忠智慧出行董事总经理黄逸鸿接受香港中通社记者访问时表示,他们期待能在2年内做到本地观光上的商业化运营,可应用于主题乐园,也可欣赏自然景观,探索香港的独特地貌。
而如今越来越多企业瞄准文旅上的应用。美团无人机在入选首批低空经济监管沙盒试点项目名单时提出,计划首条落实无人机配送的航线应用在“跨海+公园”的场景。美团无人机香港业务及公共事务负责人闫琰当时表示,香港有很多山地、海洋等复杂地形,也存在很多景区、园区等封闭场景,这些目的地使用路面配送存在较多困难,但无人机可以很好地满足需求。
然而,有意见认为,在无人机领域上,一河之隔的深圳已经大幅领先香港,内地企业来港只是为了专业金融服务和海外融资,因此认为与其继续大规模投资低空经济,不如直接复制内地做法。
但实际上,由于香港市区的楼宇间距窄,楼宇密度高;相反,深圳在改革开放的有序发展下,城市规划较为完善,加上城市面积本身就较香港大,商业大厦密度较香港低,因此纵然深圳与香港都是大城市,但仅从技术层面上就已经难以直接复制。
香港应用科技研究院通讯技术高级总监招溢利告诉中通社记者,纵然现在大部分无人机有定位系统,操作人员可以清楚自己无人机的位置,但发展低空经济时,相关监管部门也需要清楚各无人机的位置,以对空域进行管理,因此过去的设计是类雷达的解决方案,然而类雷达的定位方式容易受到各种反射面的影响,香港玻璃幕墙大厦林立,以目前的技术难以满足相关的监管需求。
除了通讯系统,招溢利还提到,为无人机寻找充电及安全起降的场地是香港目前面临的另一个挑战。他举例,有合作方提出因起降地的照明不够,难以保障降落的准确度,而单靠GPS定位在香港高楼密集的情况下,也可能影响信号质量。
因此,若香港能解决不受玻璃幕墙干扰的无人机定位技术、能探索出闹市中起降和充电的解决方案,这些经验则可以在其他同样高密度的大都会采用。
对其他行业的内地企业而言,布局香港是因为香港的国际法律及金融服务,对拓展海外有著极大的优势。然而,在低空经济上,香港不再仅是资本层面“走出去”的角色,更是让外界看见在大都会中的解决方案,正如“样板房”一般,让低空经济从技术层面的“走出去”。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