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新闻网4月24日电(记者 一林)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访问浙江数日,深入杭州科技企业,并表示香港正全力发展成为国际创新科技中心,他会大力推动杭港两地的创科企业加强合作交流,优势互补。为何此次特首之行对杭州“六小龙”等科技企业如此关注?这背后是香港亟待突破的科技产业升级。
内地科技飞速发展与香港创科产业的迟滞
自DeepSeek横空出世、宇树科技机器人惊艳亮相后,杭州科技产业发展成为特别的“浙江现象”,风头一时盖过了科技前沿城市深圳。由此也发现了杭州六小龙(宇树科技、强脑科技、深度求索、云深处科技、群核科技、游戏科学)在机器人、脑机接口、科学游戏、数字创意与工业设计、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多项颠覆性技术突破。
反观香港,在深圳、北京、杭州等内地城市迅速崛起的科技创新产业下,同为国际化大都市的香港,其科技产业发展却暴露出诸多不足。香港的经济结构长期以来以金融、贸易和房地产为主,科技创新企业难以在这样的环境中获得足够的支持。香港科技园公司CEO黄克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表示,香港缺乏完整的科技产业生态系统,包括从研发到商业化的支持链条、创业文化以及风险投资的活跃度等,这使得初创企业难以成长为独角兽。
而同时,香港在科技人才的吸引与培养上也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内地城市通过优惠政策和高薪资吸引了大量国际及本地顶尖科技人才,例如,深圳通过“孔雀计划”吸引了数千名海归人才,而香港前几年在这方面却相对缺乏系统性的人才政策;另一方面,香港本地高校的科技教育与产业实际需求脱节,导致毕业生难以直接对接科技创新企业。
港杭合作或引发多维共振效应?
不过,好消息是杭州“六小龙”有半数已布局香港,这些企业包括宇树科技、深度求索和群核科技等。自2022年以来,他们纷纷在香港设立公司或递交上市申请,显示出对香港市场的高度重视。
随著宇树科技、深度求索、群核科技等半数企业启动赴港布局,也将为香港科技产业注入三大动能:一是填补技术空白,加速产业智能化转型智能硬件领域。宇树科技计划在香港设立亚太研发中心,其低成本机器人解决方案可赋能香港制造业、物流业实现自动化升级,例如在港口货运、仓储管理等场景替代人工高危作业;二是人工智能的应用,深度求索开源大模型可以助力香港金融、法律企业构建AI工具,降低技术开发成本;三是医疗科技突破,强脑科技脑机接口康复训练系统,可以为中风患者提供精准神经反馈治疗,推动香港智慧医疗水平提升。
香港政府“有为”部署提供科创环境
香港政府也正在推进科技产业发展中转型。过去,香港的发展逻辑多以“小政府、大社会”为主,政府对产业发展的干预较少,因此在创科领域,香港一度“掉队”。近年来,港府在创科领域不断“补短板”,并明确提出“有为政府、高效市场”的发展理念,积极搭建平台,设立百亿创科产业引导基金,通过市场化运作撬动社会资本,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进行投资。
港府也发力招商让科企落户香港。近两年,香港已成功引入宁德时代、银河通用、黑芝麻智能、壁仞科技、地平线、多点等一批科技独角兽,在香港科学园和数码港,已集聚超过800家人工智能企业,而这个进程还在加速之中。同时北部都会区也有助于促成香港“南金融、北科创”的新产业布局,加速推进香港发展国际科创中心。
此次香港政府官员的浙江之行,对科技产业的关注是重心。李家超22日抵达杭州后的第一站即访问浙江大学杭州国际科创中心,23日率团继续深入了解杭州科技企业,并表示了政府推动两地创科企业加强合作交流、优势互补的决心。
香港作为国际化的大都市,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高度开放的市场,港府也正以后来者之势,加强与内地和国际的协作,并在政策、人才、资金、产业生态等多方面进行赶超。从这个意义上说,香港正经历著重要的历史转折时刻,而其科创发展能否迎来黄金时代?时间将会给出答案。
香港新闻社
有视界·有世界